2024年6月,TikTok在杭州低调开了场大约200人规模的会议,参与者都是短剧从业者和品牌方。一位与会人士告诉九派财经中金汇融配资,这场会主要针对的是投流群体,并未给出明确的扶持力度,但新成立了短剧部门,计划要和国内一样布局站内短剧,在站内形成付费闭环。
从2023年7、8月份起,随着《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》等在外网火爆,点燃了短剧出海信号。聪明的投资者善于闻风而动,陆续有国内短剧从业者到海外寻找新机会:2023年9月份,短剧头部公司“九州”削减国内投入开始布局海外,另一头部公司“点众”也在纽约设立了办公室。
《Fated To My Forbidden Alpha》在外网火爆。图源|Reelshort
而TikTok这种大平台的入局,则标志着短剧出海进入新阶段——更多资金和资源将涌入,商业模式也将更加元化,基础设施也会更成熟。
国内短剧市场经过两年的发展,已经不再会有跃级式的增长。多位国内短剧从业人员告诉九派财经,当前的国内短剧市场,每天付费加上免费市场,盘子大约稳定在1亿左右,大家只能在这个存量市场里搏杀。
加之国内流量、制作已经开始极度内卷,流量成本水涨船高,单部短剧制作成本也卷到了80-120万。于是,市场参与者便把目光投向了海外。
【1】哪里流量便宜去哪里
安传东是剧星时代联合创始人,作为曾经O2O、教育领域的连续创业者,他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。他自称是短剧行业的“卖铲子”的人——从2024年开始给从业者提供咨询课程。
作为服务方,安传东最先感受到市场变化:他周围大约有30%以上的从业者从国内转到海外。很快他看到了一个令他兴奋的数据:有平台日充值达到100万美金,这让他下定决心筹备出海业务。
一位行业观察者告诉记者,国内这两年短剧市场的火爆,让短剧内容的有效性已经验证完了,接下来就是哪里流量便宜去哪里。不过这种便宜,并不是绝对数值上的低价,而是结合人均消费水平的相对概念。
安传东说,2020年-2022年间,国内短剧最疯狂的时候ROI可以到1.8,现在1.1都算不错的了。这导致国内短剧市场利润空间大幅缩减。对比之下,海外短剧APP平台FlexTV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毛利率高达60%,而国内的纯利只有10%左右。
业内知情人士透露,即使是明星导演和制作团队也需要和平台绑定才能保证赚到钱,此前周星驰和抖音共同制作的短剧《金猪玉叶》利润有数千万,周星驰个人分成就有几百万,而王晶的短剧由于是个人投资,并没有回本。对于以上信息,九派财经向抖音方面求证,截至发稿未获回复。
在国内,平台掌握着短剧项目的生死成败,是绝对的“庄家”。二在海外中金汇融配资,情况则完全不同,原因有两个:一是短剧制作方可以把流量导入自己的APP中,形成自己的用户池,摊薄前期的投流成本;二是海外有Facebook、Instagram和TikTok等更多大流量平台可选择。
【2】大玩家赌概率,小玩家博爆款
在传统的影视创作者眼里,短剧并不是“内容塔尖上的明珠”,但在资本和生意眼里,却是门性感的生意。
近年来,短剧发展风头正劲,是公认的风口行业,也是为数不多离现金流最近的生意。“这正是短剧的魅力所在”,安传东说,离现金流近,就意味着没有周转,也没有库存,赚到的钱可以快速投入到下一部的制作中。
“一部短剧45天便能判断能否回本”,短剧行业从业者Bella(化名)告诉记者,投资短剧只有两种结果,要么直接失败,要么5倍、10倍地赚回来。
安传东告诉记者,成熟资本的运作下,短剧本质是个概率游戏。他形象地比喻:投一两部短剧是杀猪盘,投五部、十部是赌博,如果投三十、五十部,基本上就稳赚不赔。
短剧出海也是一样,参与的人首先需要有长期主义心态。“不要想着一部就爆,该交的学费必然要交。”安传东说,他认识的人中,不乏交三、五千万学费的大老板。
这也就意味着,在这场数字游戏之下,每个参与的人都要加筹码,增大赢的概率。
安传东建议,所有想要短剧出海的人,最好先在国内把所有的坑都踩一遍。也有从业者认为,如果在海外有可直接复用的人才、资源,或者对海外市场很熟悉,也可以直接出海。
此外,在这场拼概率的游戏里,大玩家和小玩家由于资源不一样,玩法也各异。
在跑马圈地阶段,大玩家的筹码是“钱”。他们可以用大量资金为自己制造出领先空间,粗放地一次准备10部剧起步,并且每周都上新,确保能有爆款的剧出来。
小玩家只能在内容上下苦功,以增加单部剧成为爆款的可能性。博爆款,几乎成为小玩家突围的全部期望,“否则很难熬下去。”一位在欧美市场做短剧的从业人士说。
上述从业人士告诉记者,长期来看,和国内所有人都在为大型平台方打工不同,国外有形成新平台的机会。但理论上应该会出现类似长视频一样的格局,出现短剧行业的“优爱腾”,小玩家的生态位还是成为内容供应方。
【3】出海短剧还处于初级阶段
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对于出海,他们目前最大的担心,是不确定这个市场能有多大,“无论是哪个公司,什么样的玩家,最终的瓶颈还是取决于这个池子能有多大。”
出海短剧现在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,“市场开发程度大概20%、30%的样子。”而国内短剧的市场几乎可以和电影市场相提并论了。Bella说,海外市场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,需要内容方、制作方和平台方共同抵御风险。
王小书是Topshort的创始人,Topshort是最早出海日本的,也是目前日本市场规模最大的公司。他决定进入日本市场时,前面没有探路人,没人知道是什么情况,这完全是个感性的决策。
且现在海外最大的市场是欧美,很多公司在日本市场一般都是顺带投流,不会专门为其生产内容。这让王小书更是感受到了海外的这种不确定性。
王小书称,最焦虑的时间段是在入局的时候,他们只能拿国内比较火的模板试水,数据反馈都很一般。他难免怀疑,这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。
即使到目前,他们慢慢对日本消费者的偏好形成了基本认知,但相比国内市场,差距依然是巨大的。他们目前制作了十多部短剧,只有两部达到千万以上的营收,而此前在国内,他曾制作过上亿的爆款,一月内看到四五倍的营收涨幅。
有业内人士测算,海外市场的验证周期应该是3-5年。这期间,需要在心态上调节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。国内市场由于内容生产端高度过剩,一部剧能否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投流,投流是数据化的,确定性也大,一般上线第一天ROI无法跑正(ROI=1)就不会再继续投放了。
海外市场内容生产还很稀缺,一部剧能否成功,内容的权重更大。相比时时可监测的数据,内容的不确定性更高,因此需要更大的耐心,“一般达到ROI达到0.4、0.5的时候,我们就会继续投。”Bella说。Topshort现在尚未在海外实现盈利,但做不确定性高的事情风险大、收益也更大。
没有直接的路径可以借鉴,即使是国内已经做出成绩的公司,也未必能适配海外市场,比如曾制作出爆款剧《我在80年代当后妈》的听花岛,也在涉水海外市场,但目前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。安传东说,短剧的本质是网文的短视频化,核心能力还是精准抓住用户的“爽感”,短剧出海做得最好的,也是此前网文出海成功的那一批公司。这些公司对本地用户有更深的了解。
对于短剧出海的玩家而言,最核心的问题是,需要持续探索更优的“本土化”路径。比如在国内表现不错的男频题材,在国外却没有市场。Bella认为,制作方、内容方都要被持续的教育。王小书在日本搭建的团队都是日本员工,未来也不排除在这些员工里培养出本土的总经理,让团队管理实现完全本土化。
对于短剧出海的未来,Bella预测,最后一定会有更高阶的玩家入场。那时候,残酷的淘汰赛就真正开始了。
九派财经记者 万珮中金汇融配资
盈禾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